|

《投資前最重要的事》書摘筆記|在股市中不敗的秘訣,5條投資心態

《投資前最重要的事》書摘筆記|在股市中不敗的秘訣,5條投資心態

我們常常聽到人家說,投資非常的簡單。只要固定持續的買入指數型基金 ETF,每年帶來大約10%左右的回酬,30年後,就可以積累百萬千萬的資產了。不然就像巴菲特一樣,找到一家好公司,然後長期持有。時間就會給我們帶來回報。

這聽起來很簡單,但為什麼還是有90%的人在股市裡面被割韭菜呢?答案就是,人類的不理性行為和情緒左右了投資者的決定,明明知道很危險,但還又一頭栽下去,還渾然不知。

今天將分享《投資前最重要的事》這一本書。本作者,班‧卡爾森(Ben Carlson)是知名財經部落格「致富的常識」(A Wealth of Common Sense)的創辦人兼主筆,也是合格財務分析師(CFA),兼彭博社(Blommgerg)專欄作者。

從他投入職場以來,他一直都在從事退休金、捐贈基金和各種基金會的資產投資管理工作。這些投資經驗讓他深刻體會到投資者無法獲利的原因,是因為總被市場左右情緒。因此,這裡總結了5條投資前你必須要擁有的心態,讓你在股市當中無往不利。

1)擁有投資情商

在投資市場上,技術層面只佔了30%,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心理和情緒層面,它佔了70%。這就是為什麼許多聰明絕頂的人會做出一些極端不理性的決策;而學歷不高的另一些人能在金融市場上獲得可觀的成就。

情緒往往會左右一個人的決定。

心理學家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提出,情商是要能認清自己與其他人的感覺,並激勵自己管理自身情緒及人際關係的一種能力。在投資的時候,我們需要具備以下幾種基本的情商能力:

  • 自知之明(self-awareness)

你要了解各種情緒對你的影響,隨時辨識自己當下的情緒狀態,培養自己的自知之明,才不會胡亂投資。 要有效辨識自己的情緒,就必須要認識他以及有意識的練習自己對情緒的察覺能力,練習冥想和寫日記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 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

市場千變萬化,而多數人都會按耐不住要採取行動,這就是缺乏自我調節能力的體現。為了能夠控制衝動決策,最好事先擬定應對策略,比如做一個投資原則清單,來投資股票。嚴格的規定自己必須滿足清單的某些條件後,才可以按下買入的按鈕。

  • 幹勁

一旦你開始學習這個世界的運作模式之後,你就會發現,學得愈多,就愈感覺自己無知與不足。對聰明的投資者來說,學習就是一個連續不中斷的過程

就像我原本只覺得價值投資,就只有買入被低估的股票,然後漲到了高估的水平就賣掉而已。但後來發現到,原來“期限交易”其實也可以做到低風險的方式來買入更多的股票獲利。

  • 同理心

光是了解自己的心理傾向並不夠,你還必須理解羊群的心理如何運作。不管你使用的方法有多麼的理性,市場偶爾還是會因為盲從群眾而變得非常愚蠢。

追隨群眾往往給人比較安全的感覺,而且有時候群眾的確是對的。但在極端情境下,追隨群眾有它一定的風險存在,畢竟市場就像賭場,有贏錢的一方,就會有輸錢的一方。

因此,你也要了解並承認羊群效應的存在,才能夠確保自己在做決策的時候,比較不會受到影響。

2)擁有長期思維

市面上,你總是可以看到各類書籍文章,用類似《如何在短短七天內賺到三萬美元》這樣的標題來吸引眾人目光;新聞上,詐騙案件也從來不曾停止過。因為人們擁有想要快速致富的心理,所以用這樣的手段可以輕易騙到別人的目光,或是金錢。

就投資這一方面,許多人都把焦點放在了短期,因為新聞報導24小時全年無休,他們害怕自己投資的股票,會受到新聞事件的影響,所以也24小時關注,隨時準備買進賣出。

但事實上,沒有人能夠真正明白股票的動向,所以過度關注只會增加你的壓力,讓你過度反應,因而做出錯誤決策

總之,如果你投資只是為了一夜致富的話,那還是別投資好了。萬一你錯信了別人,在最糟糕的時機,以不合理的高價買下某一支股票的話,虧了錢就後悔莫及了。

如果你也常受市場每個小事件的影響的話,那還把投資這一個東西,外包給別人做。或是投資風險較低的項目,比如國庫基金或是政府債券,銀行定存的。不然的話,這只會增加自己的生活壓力,嚴重影響自己的身心靈健康。

3)不過度自信

過度自信,是摧毀財富的最大因素之一。它會讓投資者產生積極的幻想,認為自己對未來的預測絕對精準,能夠徹底掌控市場,因而不進行風險管理。這種人往往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缺點,即使犯錯了,也只會把問題怪罪到市場頭上。

要知道,當市場或投資組合出差錯時,問題絕對不是出在市場上,而是出在市場上每一個人的知覺與反應。

作為明智的投資者,你要懂得針對不同的可能性做好應對策略,並透過風險管理來避免遭受壓倒性的虧損。比如當科技股高漲,估值來得特別高的時候,就要考慮把一些倉位轉移到一些還比較低估的消費產品的股票,或是其他的資產。

定期評估投資的風險與回報比例,比如A公司和B公司一樣的商業模式一樣的盈利狀況,但A公司因為一些利好消息傳出,股價翻了2倍。而作為低調的B公司,股價還在原地踏步。對比A和B,股價上漲和下跌的機率,B的風險肯定更低!

但我們往往就喜歡跟風,或是因為過去的成功而過度自信,做出風險更大的決定。所以不管怎麼樣,一定不要忘了管理風險,別讓過度自信害你賠錢。

4)保持耐心與紀律

許多研究發現,嚴謹自律的人,通常能累積較多的財富,即使是將教育、收入和認知能力等因素都列入考量之後,結論也還是一樣。這主要是因為他們不會有衝動決策的行為,也不會花太多錢在不需要的事物上。

這個特質放到投資上,也是一樣,只要你能夠保持耐心與紀律,就算你的投資組合非常平庸,你也還是能夠在將來獲得很好的投資回報。

就像股神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一樣,只投資自己熟悉,看得懂的資產,不跟風也不追熱。他從11歲就開始投資,平均每年的投資回報率為22%,重不追求翻倍的暴漲,積累財富的方式靠的就是複利的力量。92歲的他,目前身家超過1000億美金。

常年不敗的神話,就建立在始終遵守自己的投資紀律,以及願意慢慢致富的態度上面。

查理(蒙格)和我始終知道我們總有一天會變得非常有錢,但我們一點也不心急。就算你的財力比一般投資人高不了多少,只要沒有入不敷出的習慣,經過漫長的一生後,你想變得不非常有錢都很難,─關鍵在於耐心。

巴菲特

5)承認自己的錯誤

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唯有保持謙卑與開放的心態,你才不會因為過度自信,而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要知道,就算你找到了很多可行的模型、可賺錢的方法,但總有一天,這些方法和模型還是會突然失效,甚至牽動市場引起大波動。

若要成為更優秀的投資人,就一定要摒棄『我知道未來將會如何』的想法。

傳奇作家兼投資人彼得.伯恩斯坦(Peter Bernstein)

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投資者,最好的第一步就是,你要承認自己不是每件事都懂,並有意識地去察覺自己的偏誤行為。如果我們終是放不下面子,不願意面對錯誤,不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那就沒有辦法從經驗當中獲取教訓,錯過許多成長的機會。

人不可避免會犯錯,但你必須意識到『你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的這件事。

結言

我們來回顧一下:

  1. 擁有投資情商,再好的方法都抵不過一時的情緒
  2. 快速致富的假象,過度關注,只會增加你的壓力,做錯決定
  3. 不過度自信,針對不同的可能性,始終做好應對策略
  4. 保持耐心與紀律,學會願意慢慢致富
  5. 承認自己的錯誤,才能從經驗當中得到成長

最後,想問一問大家,你們在投資的時候,會秉持著什麼樣的原則或理念?當面對市場情緒的時候,有會採取什麼樣的應對策略呢?歡迎你再留言區留下你的看法哦!

Similar Pos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