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oramic view of New York City skyline with sailboat and river during twilight.

主權基金、星際之門、富豪內閣:揭秘川普的經濟大棋局!

川普第二次擔任美國總統,就以一連串大刀闊斧的改革震撼了整個美國政壇。

從成立引人爭議的DOGE部門,大砍各種政府開銷DEI項目,到推出自家迷因幣,實行星際之門千億美元計畫,以及建立主權財富基金。

這些行動到底是自己的搞錢作秀?還是為了真正振興美國經濟,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願景?而背後又隱藏著哪些更深層次的考量?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一起來深入探討川普政府的金融大計,包括他最近宣布的主權財富基金、星際之門計畫,以及他任命富豪擔任政府要職的背後邏輯。我們還會分析這些政策對美國經濟、全球市場,以及每一位投資者和普通民眾可能帶來的影響。

*習慣看影片學習的朋友,也可以看好葉在 YouTube 上分享這篇內容

美國的超級存錢罐:川普的主權財富基金野心

首先來聊聊主權財富基金計畫。

2025年2月3日,川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要求在90天內制定建立主權財富基金的詳細計畫。

那什麼是主權財富基金呢?

它的英文名字叫做 Sovereign Wealth Fund,簡稱 SWF,是一種政府控制的投資工具,通常用於管理國家的剩餘財富。

用一個通俗易懂的例子來說,主權財富基金就像是一個國家的巨大存錢罐。

這個存錢罐不是用來存零花錢,而是用來存國家賺到的額外財富,比如賣石油或其他資源的收入。

但這個存錢罐不只是存錢,它還會把錢拿去投資,就像爸爸媽媽把錢存進銀行或買股票一樣。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國家的錢生更多的錢,為未來做準備,或者用來支持國家的重要項目。

而川普之所要成立這個基金,似乎就是為了最大化國家財富管理,並提升美國在國際經濟舞台上的戰略地位。而且他也聲明,要讓美國打造出「世界上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

但要成功建立這個基金並不容易,就像剛才說到,一個國家要有剩餘的財富,才能以此來錢生錢;但美國自己本身就積欠了36萬億的國債,根本沒有多餘的資金用來建立這個基金。

所以川普在重新擔任總統後,就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構想,去解決基金的資金來源問題。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利用關稅收入作為基金的初始資本。

2025年1月,川普就簽署了行政命令,計畫成立「外部稅務局」(External Revenue Service, ERS)的新政府機構,專門負責徵收來自外國來源的關稅、稅費及其他收入。

這個構想早在他競選期間就提出來了,也表示要將關稅收入注入一個主權財富基金,用於投資製造業中心、國防和醫療研究領域

那目前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的額外關稅,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話,原計畫是對這兩國徵收25%的關稅,但目前已暫緩實施一個月,直至2025年3月4日。其中,對加拿大進口的能源產品計畫徵收10%的關稅,而對墨西哥進口的產品則計畫徵收完整的25%關稅。

但根據一些分析,就算實施全面性的10%關稅政策,10年間也只能為美國帶來1.9萬億美元收入,那這樣就跟川普承諾建立「世界上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還有差距。

所以,川普就提到了另一些想法,比如美國政府直接持有5.7萬億美元的資產,間接持有的資產價值更高,這些資產就可能會被用來投資。

就目前來看,川普還沒有明確說明這個基金的其他具體來源,並且只是要求財政部和商務部在90天內就「經費機制、投資策略、基金結構和管理模式」提出建議。

不過川普就表示,一旦成立了主權財富基金,就會把收購TikTok等科技公司的計畫提上日程。

那用主權財富基金收購 Tik Tok,對美國來說會帶來一些好處。它可以為基金提供一個高增長、高價值的資產,有潛力為美國創造可觀的投資回報。

而這個舉動也可能增強美國在全球科技領域的影響力,符合川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政策。

另外,美國的一些重要官員也認為這個舉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比如美國財政部長班森特表示,這項計畫將在未來12個月內完成,目的是將美國資產負債表的資產貨幣化,造福美國人民。

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也支持這個想法,他提出基金可能用於政府入股疫苗製造商等策略性投資。

當然,川普政府成立主權財富基金也面臨很多挑戰。在法律層面,他們就需要評估是否需要立法支持。再來就是如何確保基金的獨立性和透明度,避免政治干預。

但如果美國真的能成功建立主權財富基金,那麼就能為美國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並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或發展科技、金融產業,從而推動經濟增長。還有就是它還可以幫助管理年度財政波動,並促進關鍵產業發展。

就像在國際上,挪威的政府養老基金是一個成功案例,它的資產規模達到1.74萬億美元,透過全球投資為國家提供了穩定的財政支持。

也就是說,如果美國能妥善管理好他們的主權財富基金,就可能為國家經濟帶來長期穩定的收益。

星際之門:美國人工智慧的未來藍圖與經濟革命

另一項美國吸引眼球的計畫,就是「星際之門」(Stargate)了。

這個計畫是川普在2025年1月21日宣布的一項大規模人工智慧基礎設施計畫。而這項計畫由OpenAI、軟銀、甲骨文和MGX等科技巨頭聯合投資,計畫在未來四年內投入高達5,000億美元,旨在確保美國在全球人工智慧競賽中的領導地位。

美國實施星際之門計畫的主要目的是維持在AI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並推動美國再工業化、增強國家安全。而這個計畫預計將為美國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推動經濟增長,以及增強美國在科技領域的競爭力。

而且在技術層面,「星際之門」計畫的野心也很驚人。它的目標是達到15,000 EFLOPS的超級運算能力,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目前全球最強大的AI超級電腦。

那15,000 EFLOPS的算力是什麼概念呢?

我們可以這樣想像,假設每個地球人都有一台最新型的智能手機,而且所有人同時用手機進行計算,就算是這樣,全人類的計算能力加起來也比不上「星際之門」計畫目標的1%。

換句話說,這個系統的運算能力相當於100倍全人類同時使用智能手機的計算力。這種級別的計算能力可以在幾秒鐘內完成現今超級電腦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才能完成的複雜計算任務,可以極大地加速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進程。

那為了應對這個龐大的計算需求所帶來的能源挑戰,星際之門的團隊就計畫引入創新的液冷散熱和邊緣運算技術,聲稱能將效能提升30%。

川普也聲稱,這個計畫將會立即創造超過10萬個美國就業機會。這些就業機會將包括數據中心的建設、營運和其他相關領域。

而在這項計畫的資金方面,日本科技巨頭軟銀的執行長孫正義(Masayoshi Son)似乎也帶來好消息。

在1月21日白宮召開的記者會上,他就說道:「總統先生,上個月我來慶祝你的勝利,承諾提供1,000億美元的投資。而你告訴我『要提供2,000億美元』。現在我帶回來了5,000億美元。這是因爲正如你所説,這是黃金時代的開始。如果你沒有贏得大選,我們不會做出這個決定。」

看來川普的談判拉客的技術還是一流的。

目前,星際之門計畫的實施已經開始。第一階段工作在德克薩斯州展開,計畫建設10座大型數據中心,每座占地約50萬平方英尺。

甲骨文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拉里 · 埃里森(Larry Ellison)透露,未來這個數字可能會擴大到20座。這些數據中心將為AI研發提供強大的硬體支持。

雖然這個計畫對美國經濟和財務的具體影響,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數據預測每年會為美國帶來多少收入。但考慮到計畫的規模和影響力,可以預期它將為全球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

因為這種大規模投資不只將刺激相關產業的發展,還可能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和人才流入美國。

富豪入閣:川普的白宮變身億萬富翁俱樂部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川普政府的人際網絡,因為這對於美國經濟來說也可能造成一定的影響。

早在川普就職演說時,我們就能看到他跟富豪們的關係不淺,這些富豪也非常支持川普再次擔任美國總統。在川普的就職典禮上,一眼望去,前排座位上坐滿了美國最有錢、最有名的富豪。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和Meta執行長祖克柏等人都在場,顯示出他們對川普的支持。

而這種排面,似乎也反映了川普喜歡被財富和名人環繞的性格。

另外,川普第二任期的政府班底也可以說是億萬富豪的集結。

根據最新統計,川普政府中至少有13位億萬富豪擔任要職,這個數字創下了美國歷史新高。

這些富豪的總資產價值超過4,600億美元,其中單單是埃隆.馬斯克一個人的淨資產就高達4,000億美元,超過了許多中等規模國家的GDP總和。

而在這個富豪雲集的政府中,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背景和專長。

「鋼鐵人」馬斯克一定是第一個被大家想到的。

他不只在川普競選的時候投入了至少2.6億美元,還在美國政策制定和外交事務上扮演重要角色。

之前的影片我們也說到,他也被川普任命為「政府效率部」的負責人,而且也正在對美國許多政府部門進行著大量改革。

另外,馬斯克的影響力還延伸到外交領域,他參與了跟烏克蘭總統的通話,並出席了法國總統馬克龍主持的巴黎聖母院重開典禮。

再來是,霍華德.盧特尼克被提名為商務部長,個人財富超過15億美元,負責實施川普的貿易政策,而且他的職責涵蓋也很廣泛,包括促進國際貿易、監管美國技術出口、投資寬頻基礎設施和半導體製造等。

接著是琳達.麥克馬洪,她被提名為教育部長,她是摔角界的大亨,個人財富超過30億美元,主要職責是執行川普政府的教育政策。根據最新消息,她將致力於縮減聯邦教育部的規模和職能,推動教育權力下放至州和地方層面。

這種將富豪任命為政府官員的舉動,可以看出川普非常看好這些商業精英的能力,也反映出他希望將商界管理模式引入到政府運作的意圖。

那想當然,這個舉動也引發了一些批評和擔憂。

批評者就認為,這種做法可能會導致政策制定過程偏向富人利益,忽視普通民眾的需求。有人也擔心,這種權力集中可能會加劇社會不平等,甚至可能導致美國走向寡頭政治,也就是政治權力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根據統計,美國最富有的1%人口掌握了全國40%的財富,而頂尖0.1%的富豪更是主導了聯邦選舉資金的30%以上。川普在其政策中大幅削減企業稅和遺產稅,直接惠及這些富裕階層,加劇了貧富差距。有批評者指出,這些政策實際上是為少數精英服務,進一步鞏固了他們對經濟和政治的控制力。

但就算是這樣,川普還有他的支持者認為,這些成功的商業領袖能夠為政府帶來效率和創新。他們相信,這些億萬富豪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將有助於實現川普的經濟目標,包括削減政府開支、推動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機會。

對於這種做法,你又是怎麼看的呢?歡迎你留言一起討論。

「10換1」監管大鬆綁:川普的經濟加速器還是風險引爆器?

那為了刺激美國經濟增長,川普政府也採取了寬鬆政策和監管改革。

就在他第二任期開始時,他就展現出對監管的強烈反對態度,並提出了一項史無前例的「10換1」政策,要求聯邦機構在提出一項新規定時,必須確定至少10項現有法規予以廢除,而這個政策大幅超越了他第一任期的「2換1」政策。

很顯然,這個措施就是要大幅削減聯邦政府的行政權力,消除繁文縟節,從而促進經濟增長。

川普政府認為,過多的監管限制了企業的發展潛力,導致經濟增長緩慢。而透過大規模減少監管,企業就可以降低營運成本,提高效率,進而刺激投資和創新。這樣做就能為企業創造更友好的經營環境,特別是在科技和金融等快速發展的領域。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一家新興的人工智慧公司想要開發和推出一款創新的AI助手。

如果是在嚴格的監管環境下,公司可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資金來滿足各種複雜的法規要求,這可能會延遲產品上市時間,增加運營成本。

但如果是在減少監管的環境下,公司就可以更快速地開發和測試產品,更靈活地應對市場需求,從而加快創新步伐,提高競爭力,並可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那在科技領域和金融領域,這種去監管和寬鬆態度就更加明顯。

在科技領域,川普撤銷了前總統拜登制定的AI風險管理行政命令,可以看出他對促進AI技術快速發展的決心。而在金融領域裡面,川普政府就計畫將加密貨幣的監管權限轉交給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這個委員會主要負責期貨和衍生品市場,對新興金融科技的態度也較為開放。

所以從這種監管權利的轉移,我們就能看出川普政府是希望為新興金融企業提供更寬鬆的監管環境。

有趣的是,在這種寬鬆的金融環境下,我們就看到了「川普幣」的出現。

川普在1月17日發布的川普幣一度上漲到70美元的高點。但隨著人們的熱情減退,川普幣在2月3號價格已經跌至19美元,從歷史前夕的高點暴跌75%。

有投資川普幣的朋友,也可以在下方留言寫下你的看法。

但話說回來,大規模的去監管政策也引發了很多爭議和擔憂。

川普在第二任期內大幅放鬆對銀行和科技公司的監管,雖然短期內提振了股市,但也為潛在的金融危機埋下伏筆。聯準會主席鮑爾曾公開表示,過度削弱監管可能導致市場失衡

但川普和他的支持者還是堅信,這種寬鬆政策和監管改革將為美國經濟注入新的活力。他們認為,減少繁瑣的規定能讓企業省下不少錢,這樣企業就有更多資金去投資、創新,也能創造更多工作機會。特別是在科技領域,不少科技巨頭們開始轉而支持川普

畢竟在監管放鬆的情況下,他們公司的股價很可能會上漲,這對他們來說絕對是好消息。尤其是在人工智慧和加密貨幣這些新興技術領域,川普的寬鬆政策更是讓這些科技公司看到了巨大的發展機會。

川普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從川普政府的主權財富基金、星際之門計畫、他跟富豪們的關係,以及他所採取的寬鬆政策,其實就能看出這些舉動對股市所造成的影響。

而川普的政策對美國股市的影響,也一直是投資者和經濟學家關注的焦點。

事實上,在川普第一任期內,標普500指數呈現出顯著的板塊分化現象,即不同行業的表現差異巨大。科技板塊表現尤為突出,漲幅高達156%,這反映了川普政府在科技領域減稅和放鬆監管政策的積極作用。

相比之下,能源板塊卻是川普政策下的最大輸家,在他第一任期內下跌了57%。這主要是因為全球能源市場需求疲軟以及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快速發展所導致。

金融板塊和房地產板塊也受到川普政策的影響。金融板塊在第一任期內漲幅為21%,房地產板塊則為15%。這些數據顯示市場對川普監管改革政策的有限反應,但隨著第二任期進一步放鬆金融監管,以及基礎設施投資計畫可能帶動房地產需求,這些板塊未來有望表現更強勁。

但川普政策也不是沒有風險的。

他在第二任期內強調貿易保護主義,包括對主要貿易夥伴如中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徵關稅。這些措施可能導致全球供應鏈中斷,並對依賴國際市場,特別是中國供應的公司造成壓力。比如蘋果公司,2024年就有超過50個供應商是來自中國的,這數字比起2023年的還有所增加。

高盛分析師指出,如果貿易戰升級,標普500就可能面臨高達5%的估值縮水。

總體而言,川普政策對股市的影響呈現出明顯的結構性特徵——科技、金融和特定消費行業受益顯著,而能源等傳統行業則面臨挑戰。

未來幾年,川普的政策能否持續推動股市增長,以及如何應對貿易摩擦和宏觀經濟不確定性,都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結語:川普的金融大計,是危險豪賭還是未來?

目前來看,川普政府的經濟政策真的正在重塑美國的經濟格局。

從主權財富基金到星際之門計畫,從富豪入閣到大規模減少監管,每一步都充滿了野心和創新精神,也讓人感覺到川普政府在經濟這盤棋局上下了一步大棋,讓一些人興奮,也讓一些人憂愁。

另外,川普和他的富豪團隊正在用商業世界的思維來運作政府,他們追求效率、規模和快速增長。主權財富基金計畫試圖將關稅收入轉化為國家投資工具,星際之門項目則瞄準了AI領域的絕對優勢。這些計畫的規模之大、速度之快,同樣也令很多人措手不及。

雖然從他們的願景來看,他們的計畫和行動都能利好美國經濟發展,但身為一般民眾和投資者的我們,也不能忽視這些做法帶來的風險。

就像過度放鬆監管,確實可能會導致金融風險累積;貿易保護主義可能引發全球經濟摩擦,而權力過度集中在富豪手中也可能加劇社會不平等。

但對於川普、馬斯克等富豪來說,他們都已經是腰纏滿貫的人,上台就大刀闊斧修正美國政府,動了很多人的蛋糕,也遭受到各種反對聲浪和威脅,但依然保持強硬的態度,這樣看來他們的行動不是只為個人利益,而是有心搞好美國的經濟的。

川普政府的一些政策,可能會對科技和金融領域的發展帶來一定的支持,因此這些領域或許值得投資者進一步關注,從中尋找潛在的機會。但傳統行業可能在這些政策影響下會面臨更多挑戰,所以投資者就需要謹慎評估相關風險。

但不管是在什麼樣的經濟情況、政策變化下,投資時保持警惕、分散風險、多元化投資都很重要。因為只有這樣,身為投資者的我們才能在適合的風險範圍內持續投資,享受長期投資帶來的資產增長。

Similar Pos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