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的六大支柱》書摘筆記|打破自卑,找回自尊感
書籍簡介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自尊的六大支柱》這本書,與你揭開優秀人士總是充滿自信和正能量的秘密。
本書作者,納撒尼爾·布蘭登,是一名心理學博士和精神治療職業醫師,同時也著有約20本暢銷書籍,並被翻譯成18種語言。早在30年前,布蘭登就已經是自尊心理學領域的創始者之一,並且為該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
支柱 1:有意識地生活
意識,是生存的基本工具,它能幫助你感知周遭環境,並以此指導自己的行動。意識的高低,是人和動物最大的差別,只要意識越高,生活就會越進步。
無意識的生活
小明在大學畢業後,順利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他是個盡責的好員工,每天8點就到公司上班,6點鐘準時下班。但工作了15年後,薪水只有一點點的漲幅,在公司的職位完全沒有得到提升。他感到自己的人生沒有目標和方向。 在這15年來,儘管他遵守規矩,從未犯錯,但他並不知道自己在公司的崗位有什麼價值,也沒有想過要進步,只是安於現狀。除了朝九晚五地把自己的人生奉獻給工作,其餘的時間,他都留給了電視劇和電子遊戲。
這就是無意識的生活,對日常提不起興趣,過一天算一天。不想回憶過去,也對未來沒有期待。
有意識的生活
有意識的生活,是對未來充滿憧憬且具有目標,能明確知道當下行動的意義,並對生活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
如果要找回自己的意識,你可以問自己下列幾道問題:
- 我期望在人生、工作、感情中達到什麼樣的目標?
- 我為了達成目標,做出了什麼努力?
- 現在我距離目標有多遠?
- 現在我所做的事情,有使我更靠近目標嗎?
不斷反思這幾道問題,可以幫助你找回自己的意識,告別麻木的生活狀態。無論是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或經歷哪個狀態,當你能夠看清自己的現狀時,你才會感覺到“改變”的可能性。
支柱 2:自我接納
自我接納,顧名思義就是要勇於接受自己,即使知道自己有缺陷,也勇於正視面對,選擇尊重自己、重視自己,並且也保護自己。
接納,是中性的,你不一定要喜歡一件事情才能接納它。接納自己的缺陷,是做出改變的第一步。如果無法正視自己的缺陷或短處,只會不斷逃避忽略的話,即使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缺陷還是會存在,並不會突然消失。
只有在接納了自己的缺陷之後,人們才能與自己和諧相處,變得更加自愛。你會發現,自己不喜歡的缺陷,其實是能夠憑藉自身的力量去改變的。
只有接受了現實,你才會產生更大的動力去實踐改變。
支柱 3:自我負責
提高自尊感的一個關鍵,是要能夠體驗對自己生命的掌控權。如果你覺得未來無法被自己所掌控,那你就不可能會努力去改進,因為在你的潛意識裡,你會覺得,不管做多少的努力,都是被白費的,人始終是被命運所掌控。這樣的你,將會永遠停留在原地,無法改變未來。
避免掉入被動思維的陷阱
第一步:經常檢討反思
要清楚地意識到,你目前的生活情況,是以前的生活態度和行為所累積下來的結果。如果要改變未來的話,那就要從現在開始,隨著自己的生活情況做出改變。
第二步:對自己負責任
不要寄望他人會給予你幫助或是解決你的生活問題。如果你不對自己負責任、不採取行動的話,那麼情況是不會好轉的。別人也不會要幫助自甘墮落的人,因為當一個人選擇沉入大海,不管再怎麼拉,也是沒辦法把他拉上岸的。
支柱 4:自我維護
自我維護,指的是尊重自我的需求與價值,並在現實生活中探尋適當的表達方式。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應該體現出內心深處的真實情感和信念,把它當成一種生活方式,並且把價值觀奉為生活準則。
反之,不自我維護,就是在掩藏自我,不直接面對與自己價值觀不符的人,甚至還會為了捍衛自己的權益而漠視他人,不禮貌地進行攻擊。這種人也會為了取悅他人,而輕易改變自己。
打個比方,有些人為了融入朋友圈內,就不惜做出改變和犧牲。如果朋友出身富裕家庭,喜歡購買名牌,晚上過著糜爛的夜生活的話,即使自己的經濟狀況不允許,或是糜爛的生活方式違背了自己的價值觀,但為了不失去這班朋友,他們會選擇犧牲自己內心的聲音和想法,甚至借錢來融入朋友圈中。最後,欠下了一屁股債的同時,也蹉跎了歲月。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 你的價值觀是什麼?
- 在這個觀念範圍內,你應該要做什麼事?
- 又或是不應該做些什麼?
接著,檢討你目前的生活方式,並對違背價值觀的舉動,找出改進的方法。
自我維護,要求我們不僅要拒絕誘惑,更要堅守自己的價值觀,並通過生活將它們體現出來。你可以勇敢地向誘惑說『不』,並遠離那些損友。當你能夠堅守自己的價值觀時,你自然就會吸引且找到和你價值觀一致的朋友,陪你走向正面的生活。
支柱 5:有目的地生活
漫無目的和有目標的生活方式,這兩者之間有著很大的區別。
生活漫無目的的人,其實就是偶然機會的奴隸,偶然接到的電話、偶然遇見的貴人、偶然得到的工作機會。他們只能靠這些外部的力量,也就是偶然的機會,來推動自己前進。就好像漂流在海上的瓶子,浪大了就可以漂遠一些,浪停了就只能待在原地,甚至還有可能被往後推。
生活有目標的人,則會為實現目標,而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這些目標可能是學習、工作、創業,或是維持幸福關係。不管偶然的機會是否存在,他們都會依靠自己的力量往目標前進。如果恰巧碰上偶然的機會,那更能使他們離成功更靠近一步。
正確地設定目標
要注意的是,所設定的目標必須是具體的。如果目標只是「我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瘦身」,那就太抽象了,無法成為推動力。你可以更準確地把目標設定為「每個星期運動4天,每次鍛煉45分鐘」,接著再設定那4天要做的運動,以及數量。另外,也要為目標設定時限,比如一個月。
有具體的目標之後,你就能監控自己的過程,比較目標與現狀,看看自己的計劃是否成功。如果計劃失敗了,那就要找出新的解決方案。
實現了所設定的目標,就會提高你對自己的認可,從而加強自尊感。
支柱 6:個人誠信
個人誠信,是指自己的言行必須要一致。
在生活中,當一個人言行不一致的時候,我們就會開始不再那麼信任那一個人,即便是自己,也是如此。可能你曾經試過答應自己早睡早起,不再熬夜滑手機。但每當夜晚降臨時,你又控制不住慾望,告訴自己:“今天破例一次,明天就開始改變。”
就這樣,一天又一天過去了,你還是逃不出這個壞習慣,甚至淡忘對自己的約定。最終,你將會在心中產生丟臉的感覺,並對自己的信心越來越低下,而最後就完全不再相信自己。
為了建立個人誠信,你就要先找出無法遵循計劃的理由,可能是目標龐大,導致你失去動力。那麼,你就可以把大目標分成許多小目標,一步一步完成。
舉個例子,你想要養成睡前不滑手機的習慣,就可以慢慢減少自己在睡前滑手機的時間,比如,從原本的一個小時,減至45分鐘,再到30分鐘,直到0為止。接著,你也可以安排一些活動來代替滑手機,比如,進行冥想,整理思緒,或是閱讀。你也可以兩種方式混合使用,在限制自己睡前滑手機45分鐘的同時,也讓自己冥想5分鐘。等到適應了之後,再慢慢增加冥想的時間,並同時減少滑手機的時間。
這樣遞增好習慣和遞減壞習慣的方法,可以幫助你逐漸適應新的生活方式,讓你不至於因為突然的改變,而造成排斥心理。
總結
建立自尊感,其實就是一段尋找自我,並與自己建立關係的旅程。這一段旅程,可能會耗費你的一生,但卻能讓你學會與自己和平相處,並正視自己,從而在生活中不斷前進,持續創造新的人生里程碑。
相關文章推薦
- 《抗壓力:逆境重生法則》書摘筆記|抵抗壓力,從逆境中恢復
- 《拆掉思維里的牆》書摘筆記|打破僵化思維,走出舒適圈
- 《活出生命的意義》書摘筆記|探索並找到生命的意義
- 《發現心流》書摘筆記|投入忘我、全神貫注地完成一件事
- 《情緒急救》書摘筆記|內心的傷,也需要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