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到富有:7步驟讓你荷包變滿滿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很多人的銀行戶頭總是空空如也,有些人即使年收入有20萬美元,也常常覺得自己錢不夠用?
這不是因為老闆給太少,也不是因為政府稅太重,更不是因為信用卡公司太坑。真正的原因很簡單:你沒有一個讓錢生錢的計畫。
但別擔心,從今天開始,一切都可以改變。
不管你是從零開始,還是已經存了一點錢但想存更多,我要分享一個7步驟計畫,幫你徹底改變你的財務狀況。
準備好了嗎?我們開始吧!
*習慣看影片學習的朋友,也能透過下方影片看好葉分享這篇內容!
第一步:換個想法看待錢
有些人看到第一步可能會問:「好葉,改變想法能讓我銀行戶頭裡的錢變多嗎?」
如果你不是出生在有錢人家,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一個富人思維。
為什麼窮人家的孩子容易一直窮下去?
不是因為窮寫在他们的基因裡,而是因為他们從小被教導用窮人的方式思考問題。
來做個小練習。
想一想你現在一年賺多少錢?不用說出來,心裡想就行。
現在,在這個數字後面加個零。如果你每年賺5萬,現在變成50萬。如果你賺10萬,現在是100萬。
你需要做什麼才能達到這個目標?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好葉,你在開玩笑吧?我怎麼可能從5萬跳到50萬?我的老闆不可能給我這麼大加薪。對我來說,這根本不可能。」
這就是我們需要改變的想法。
如果你想變富有,你必須採取能讓自己變富有的行動。而這些行動只有在你相信自己能做到的情況下才會發生。
所以你必須改變你的思考方式。
首先從改變說話方式開始。
別說「我可能會變有錢」、「我希望能變有錢」、「我希望我能變有錢」。
而是要說:「我一定會變有錢。」沒有任何限制。
因為如果你不是真心相信自己,即使機會擺在你面前,你也看不到。
就好比當經濟不好、股市大跌時,大多數人嚇得要死,趕緊逃跑。但有經驗的投資高手看到的卻是機會。
同樣的情況對一個人來說是災難,對另一個人來說卻是發財機會,關鍵是你能不能看穿表象,堅信自己能變有錢。
克服對錢的負面想法
另一個要克服的想法是接受「變有錢是好事」這個觀念。
很多人都認為「錢是萬惡之源」、「有錢人一定做了壞事」。
這是因為這些人從小就被灌輸「富人不仁」的錯誤觀念。
如果你對錢有這些負面想法,你就不會真心想變有錢,因為潛意識裡你不想變成「壞人」。
但當你真正了解錢在生活中的作用,你就會發現錢可以帶來很多好處。
比如說,有足夠的錢可以減輕支付帳單的壓力,讓你不用為了去迪士尼樂園而發愁,不用為了想過一次豐富的假期而擔心。也可以讓你不用擔心孩子的學費、父母的醫療費。
當然,錢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如果想要生活過得精采,我們還是需要身心靈的健康。
但如果說你想過精采和富有的生活,那麼就得在照顧身心靈的同時,兼顧財務健康。而顧好財務健康的第一步,就是換個想法看待錢,培養富人思維。
第二步:別再讓錢從口袋裡溜走
建立了富人思維後,我們來看看實際操作。
如果你發現自己加薪了,但銀行帳戶裡的錢卻沒增加,那就有問題了。
舉例來說,小麗每月薪水增加了500元,但不到兩個月,她發現自己的錢還是那麼少。
為什麼?
因為她搬進了月租多付600元的大公寓,覺得「現在負擔得起了」。她的加薪等於給了房東加薪。
這就是大部分人加薪後的做法——花更多的錢,正式一點來說就叫「生活水平膨脹」。
當你的生活水平膨脹,加薪的就不是你了,可能是 BMW,因為你可能買更貴的車;可能是房東,因為你租了更貴的房子;也可能是航空公司,因為你買了更貴的機票。
說起來,人們普遍都有一種天性,就是賺更多錢後就會想要證明自己而花更多錢:剛加薪就想買新車,工作有了好消息就想好好慶祝一下。所以錢才會很快花光。
我能理解這種心態,但如果你真的想變有錢,首先要做的就是堵住這些錢的漏洞。
建立你的安全網
怎麼做呢?
如果你銀行裡沒存款,也沒有投資,第一件事就是要存下3個月以上的緊急預備金。
要注意的是,這筆錢一定要放在單獨的儲蓄帳戶裡,只在緊急情況下使用——比如車子壞了、孩子生病、或其他突發事件,這樣你就不用借錢或刷信用卡來解決問題。
另一個要做的事情就是還清信用卡債務。
如果你一直欠著信用卡債,那麼你還的高額利息實際上都進了信用卡公司的腰包,讓他們能坐私人飛機,而你卻變得越來越窮。所以要儘快還清卡債。
做出暫時的犧牲
當然,存緊急預備金和解決信用卡債務並不容易,所以我們會需要做出一些短期犧牲。
可能是取消 Netflix 的訂閱,減少跟朋友聚餐、或是減少購買或不買公仔盲盒。
我知道這不好受,但如果你能認真對待,長期來看絕對值得。
而且犧牲得越多,你存錢和還債的速度就會越快,將來就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另外我們也要體認到,短暫的犧牲省下的不只有錢,還有時間。
2024年的一項統計發現,人們每天平均花大概3個小時的時間在看電視上。想像一下,如果你取消了 Netflix 的訂閱,不再看電視,那麼你每天就能省下3個小時。
你可以把這3個小時拿去創建副業,或是去創造其他收入,進一步加快你累積財富的速度。
這樣看來,短期的犧牲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不是嗎?
第三步:給每一塊錢分配工作
接下來是第三步,給每一塊錢分配工作,意思是在你每個月收到薪資時,就要分配一部分去儲蓄,一部分去投資,剩下的才能拿來花。
來看看為什麼這很重要,以及怎麼做。
舉個例子來說,小葉和小明都是25歲的年輕人,但小葉25歲就開始學習理財,每月拿出200美元投資。從25歲一直到35歲,堅持了10年。然後35歲後,他就不再投入新錢,只讓已投資的錢繼續生錢。
而小明到35歲才意識到「我應該早點開始投資的」。所以他從35歲開始,每月投資200美元,一直堅持到65歲,總共投了30年。
小葉投資了10年,總共投入24,000美元。小明投資了30年,總共投入72,000元。假設兩人都獲得了10%的年平均回報率(這是股市的歷史平均水平),看看結果如何。
小明從35歲投到65歲的72,000元,最終變成了約40萬美元。看起來不錯。
但小葉從25歲投到35歲的24,000元,之後不再投入,到65歲時變成了約66萬元。最終,小葉的財富明顯比小明多,只因為他早開始了10年。
這個例子正好印證了《持續買進》這本暢銷書的核心理念:「你應該盡早投資,且盡量經常投資。」
因為盡早投資,我們的投資資產才能盡快發揮複利效應;因為經常投資,我們辛苦賺來的錢才能投資生出更多的錢。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定要養成定期投資的習慣。你可能會說:「好葉,我已經35歲(或45歲、55歲)了,還沒開始投資,怎麼辦?」現在你必須更加積極,更有系統,讓你的錢開始工作。
75-15-10法則:簡單但有效
怎麼做呢?一個簡單的方法是採用75-15-10法則,意思是你每賺的一塊錢,最多只能花75分,把15分拿去投資,剩下10分則存起來。
儲蓄的錢是用來應對緊急情況的,要存在另一個銀行帳戶,只有緊急情況才能使用。
投資的錢,也就是你收入的15%,才是能讓你變有錢的部分。
你可以投資股票、房地產、債券、創業公司,也可以投資學習新技能,甚至用來還債。把這筆錢放在單獨的帳戶裡,避免不小心花掉。
這樣你就只用收入的75%生活,這可能有點難,需要一些犧牲。但這麼做,你就有機會累積更多財富,甚至為下一代創造財富,投資越多,變得越有錢。
那如果你想最大化自己的投資報酬,以及把握自己財富增長的關鍵,可以來參加我準備的一堂免費公開課。在裡面我將和你分享如何在未來10年投資,最大化自己的財富!
透過這堂課,你將掌握當下最重要的投資基礎,搭上第六波紅利的浪潮
學會如何比起別人提早退休20-30年的時間!
那當然,目前會有限額200個人的免費名額,先到先得~
有認真想要學習投資的你,就千萬不能錯過這次的機會。
第四步:增加收入
話說回來,你可能會說:「好葉,我怎麼可能只用收入的75%生活?我現在用100%都很難過!」
是的,75-15-10法則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但它的核心理念並不是要我們按照特定比例存錢,而是要我們「先存錢再花錢」,即便只是存一塊錢也好。
而且,只要願意存錢,我們總是能找到更多錢來存的。
想想看,如果政府明天突然加稅,你會怎麼辦?抱怨一定是沒用的,最終你還是得想辦法,因為政府會在你拿到薪水前就拿走一部分。如果不付稅,你會進監獄。
這個75-15-10法則就像是給自己徵稅,但不是讓政府更有錢,而是讓自己更有錢。
所以設立三個不同的銀行帳戶,每次拿到工資,就自動把錢分配到不同帳戶。
當然,一直省吃儉用,是不能變得富有的。
在這個物價上漲、薪資不漲的年代,日常開支在我們的薪資占比中只會越來越大,而我們能存的錢就只會變得越來越少。
所以我們就要學會開源,主動增加收入。
增加收入的三種方法
那麼怎樣才能增加收入,讓自己有更多錢可以花、儲蓄和投資?這裡有三個選擇:
- 投資你的技能
- 做自由職業者
- 開始副業或創業
首先是投資技能,而且是能賺錢的技能。
如果你的目標是增加收入,那麼學習新技能前你要問自己:這個技能能不能賺錢?
比如,除非你想當舞蹈老師,不然學習芭蕾舞可能不適合你,而且芭蕾舞也不是短時間能精通的。
你更應該去學那些學習成效比較容易看見、而且是目前市場需要的技能。
比如銷售、網路寫作、學會打造 AI 工作流、打廣告,特別是 YouTube 廣告、Google 廣告、Facebook 廣告等。
這些技能是目前市場的需求,不僅入門門檻低、學習成本也不高,一旦學會,你通常就能幫助企業增加收入,也能從中分到一部分利潤。
第二種方法是做自由職業。
有很多平台可以做這個,比如開Uber、做外賣送餐、數位自由職業,或是賣你的服務。
假設你擅長設計,可以在 Upwork 或 Fiverr 等平台上向企業提供服務,隨著經驗增加,還能提高收費。
如果你擅長寫作、影片剪輯、組織管理,可以做虛擬助理。這些都是賺外快的方法。
第三種是進一步發展,做副業。
這基本上就是創業,只是規模較小。
背後的邏輯就是你創造一項服務或產品賣給市場,然後賺取額外收入。
跟做自由職業不同,發展副業雖然也是提供服務,但你不再只是打工,而是創造自己的品牌,靠累積品牌效應來賺錢。
就像《第一次工作就該懂》這本書提到,現代工作者都應該在正職以外有自己的「獨立身分」,而這個身分就是你的個人品牌,不只能代表你的形象,也可以幫助你賺錢。
比如同樣會剪輯影片的兩個人,但一個人只是為企業或客戶提供剪輯服務,另一個人不只幫人剪輯影片,同時還經營自己的 YouTube 頻道。
可想而知,後者就可能透過 YouTube 頻道來賺取更多收入,可能是廣告費,或是賣自己的剪輯課等。
當然,創建副業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你可以從自己懂的事情開始。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創立副業的知識,這裡推薦你看《你可以不只是上班族》這本書。
雖然這本書出版已經有些年了,但我認為書中有關創建副業的步驟還是非常實用。
第五步:買會生錢的資產
這裡先做個免責聲明。
任何投資都有風險,不一定能保證賺錢,所以第五步驟你學起來後一定要自己思考和判斷。
剛才提到,我們都應該投資,才能讓錢生錢。但要投資什麼呢?那就是那些會生錢的資產。
比如股票、黃金、房地產、加密貨幣等,就是最常聽到的生錢資產。
其中,美股在眾多生錢資產中是最有升值空間的。
經濟學教授傑瑞米 · 西格爾的研究發現,1801年到2006年期間,美股的價格上漲了1,270萬倍,同期的黃金和債券卻只有上漲32.8倍和1.8萬倍。
所以說從長期來看,投資股票的報酬率,相較於其他資產類型是更好的。
至於要怎麼打造適合自己的股票組合呢?這部分我在《現代價值投資課》有詳細分享,你可以在影片資訊欄中找到課程連結。
透過股票賺錢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低買高賣,另一種是長期買入優質股票,賺這些優質股票發放的股息。
低買高賣不難理解,如果一個股票你買入時是100美元,當它的價格上漲到200美元你賣出,就會賺100美元的差價。
| 延伸閱讀:投資什麼最賺錢?ETF、股票、債券、加密貨幣、房地產?
升值型股票,長期為你財富帶來翻倍。
而要透過低買高賣來獲利,重點就是找到所謂的「升值型股票」。比如科技板塊的股票就屬於升值型股票的一種。
這些股票通常不會發放股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當這些公司賺錢後,他們傾向把資金都再投入到公司,讓公司繼續發展下去。
尤其是競爭激烈的科技業,資金的運用更為重要。
想像一下,如果一家科技公司每次賺到錢都派股息,那麼公司就會缺乏資金去壯大自己,很難跟同業競爭。
但如果他們把所有資金都拿來發展業務和技術,他們的競爭力就會更強,未來業績更好,那麼股價也會上漲更多。
最終,那些在低價買進他們股票的投資者,就能在後來他們的股價上漲後賣出,收穫高額投資回報。
換句話說,那些正在發展且具有競爭潛力的公司,通常不會派發股息,身為投資者的我們買入時,就要明白這一點。
但一旦這些公司發展起來,股價暴漲,我們就能賣出他們的股票來收穫巨額回報。
股息: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那對於那些已經發展成熟的公司,他們就會用派股息的方式來回報投資者。因為他們已經不用再迅速發展公司,可以定期跟投資者分享公司發展的成果。
這時,他們的股票類型已經從「升值型股票」變成「派息股票」。
投資派息股票,就是投資一家公司或基金,這家公司通常每三個月(每季度)就會給我付錢,而我不需要做任何事。
有很多股票和基金是這樣運作的,它們年底有多餘的現金,不是全部再投資到業務中,而是分一部分給擁有者。誰是擁有者?股東。而你可能只需要一百美元就能成為股東。
除了投資股票,投資 ETF 也是一種常見的投資方法,就連股神巴菲特也非常推薦,因為投資 ETF 就相當於投資一籃子的股票,投資風險較之個股會來得低。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 ETF 的知識,我之前也有製作一支影片分享,歡迎你待會去觀看。
簡單說,投資優質股票,因為它們通常會升值,而且有些甚至會每三個月它們還會給你發股息。
出租房產:磚頭裡的錢
除了投資股票,買房出租也是一種常見的投資。
要靠出租房產獲利當然不簡單,但如果做得對,你可以找到租客入住,他們付租金給你,你用這筆租金支付房產稅、保險、維護費、管理費和貸款(如果有的話),然後每月還能有一些剩餘進入你的口袋。
我目前手頭上有幾個房產投資,都是實現了正向現金流的。
投資房產來出租,雖然回酬率沒有比股市高,但勝在波動性低。並且可以槓桿(當然要量力而為)讓租客為你付房貸,你還擁有一個實物資產(看得見摸得著的房子)。
避險資產:黃金和加密貨幣
再來就是黃金和加密貨幣了,我通常不會把它們看作生錢資產,而是傾向於避險資產。
加密貨幣的投資要特別留心,由於它的波動性比較高,而且容易受政策影響,因此投資前務必小心,不要別人說投資加密貨幣好就盲目投資它。
以我來說,目前我的操作就是把加密貨幣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占我的投資組合10%的倉位,比特幣和穩定幣各自一半。主要就是作為像黃金一樣的避險資產。
第六步:利用複利的魔力
剛才有說到複利效應,但你知道它有多強嗎?
讓我用一些簡單數字來解釋它的威力。
假設你每月投資100美元到一個派息基金。我不說具體股票,因為單個公司風險較大。
我們以標普500的ETF,VOO來舉例,每月投入100美元,這個基金現在的股息率是1.37%,意思是每投資100美元,每年可以賺到1.3美元股息。不多,但堅持下去。
除了每年1.3%的股息,這個基金過往平均增長為10%左右。
同時,股息增長率是8%,意思是公司每年賺更多錢,能支付更多股息。
這不是說股息率從3%變成8%,而是每年派發的金額增長8%。比如從1.37美元到1.48美元,再到1.60美元,這樣逐年增長。
時間的魔力:讓錢滾雪球
投資10年後(每月100美元),你總共投入了12,000美元,但已經增值到約20,000美元。而且每年還能收到約350美元的股息。你可能覺得不多,但看看隨著時間推移會發生什麼。
再過10年,你總共投入了24,000美元,價值增長到約72,000美元,每年能收到約1,500美元的股息。開始變得可觀了。
再過10年,也就是總共投資30年,你投入了36,000美元,價值增長到約200,000美元,每年收到約5,000元的被動股息收入。
值得注意,這個例子只是每月投資100美元的結果
但如果你每年堅持複利投資,學習我們課程教你的投資心法,並且透過前面提到的第四步去持續增加收入,那麼你就會有越來越多的錢去購買優質股票,實現投資報酬最大化。
要記得,複利不是線性增長,而是越滾越大,就像雪球,賺錢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第七步:別被華而不實的東西騙錢,要有大局觀
當你開始理財、尋找增長資金的方法時,很容易被那些所謂的「秘密投資技巧」、「快速致富方法」這類標題迷惑。
比如「只要投資到這個項目,6個月內躺在沙灘上就能讓錢翻5倍、10倍」。
我希望你冷靜思考:如果真那麼簡單,為什麼不是人人都這麼做?
如果真的不需要努力就能致富,那人人都會這麼做,人人都會很有錢。
一位經濟學教授和一名學生走在大街上,看到一張20美元的鈔票沒有人撿。
學生看到就準備去撿,但教授阻止了他,告訴他不要自尋煩惱。
學生問:「為什麼不撿呢?」
教授就說:「如果那是一張真的20美元鈔票的話,早就有人撿走了。」
同樣的,如果真的有快速致富的方法,早就有人做了,而且還是會偷偷做,不會讓你知道。
所以,如果有人告訴你他的方法能幫你短期內翻倍本金,那通常就是騙局。
別被這種華而不實的東西騙錢,因為它們通常都只是龐氏騙局、金錢遊戲,目的就只是利用人性的貪婪來騙你入局。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防詐知識,推薦你閱讀《為什麼我們會被騙?》和《為什麼這麼荒謬還有人信?》,兩本書都是由知名學者出版,內容有趣又好讀。
所以說,致富還是要靠自己,有兩件事你可以做:第一是從小目標到大夢想,第二是設定目標,反推步驟。
從小目標到大夢想
首先是從小目標到大夢想。
有一個真實的例子值得分享。李嘉誠,亞洲最有名的富豪之一,在十幾歲時是個普通的塑膠花工廠員工。他從小步驟開始:先學習業務,存下錢,然後開始自己的小塑膠廠。一開始目標很簡單——每月多賺一點錢養家。
隨著生意成長,他的視野也在擴大。從塑膠花,到塑膠玩具,再到房地產開發,後來進入零售、電信、能源等領域。每達成一個目標,他就設定更大的目標。如今他的財富估計超過300億美元。
這就是目標的力量。開始時可以很小,比如每月存下500元,但隨著你的進步,目標也要跟著成長。也許一開始你只想有10萬元的存款,達到後,你會發現自己可以追求更高目標,比如100萬元的投資組合。
當你開始思考和行動,財務上的可能性會不斷擴大。很多百萬富翁都是從小存款開始的,沒人一出生就知道如何成為富翁。
設定目標,反推步驟
再來是從終點開始想,反推步驟。
你想要什麼?想變有錢。好的,對你來說「有錢」是什麼樣子?是每月3,000美元的被動收入?還是30,000美元?是擁有價值100萬、200萬或500萬美元的投資組合?還是什麼?
一旦你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就可以往回推算需要做什麼。
假設你想要每月3,000美元的現金流。做個簡單計算:每月3,000美元就是每年3.6萬美元。如果你想從投資中每年賺3.6萬元,需要多少本金?
如果你能獲得10%的回報率,那麼你需要36萬美元的本金,才能產生每年3.6萬美元或每月3,000美元的收入。
如果回報率是5%,那麼你需要72萬美元的本金,才能產生同樣的收入。
現在問題來了:你要如何獲得這筆錢呢?如果是透過工資儲蓄,你的工資夠嗎?
每年必須儲蓄多少比例才能在有生之年(或盡快)達到目標?
是否可能在10年、20年或30年內實現?
如果看起來不可能,那就需要想辦法賺更多錢。可能需要創業,做副業,找新的賺錢方式,學習新的技能。因為這是你實現目標所需的。這就是簡單的數學。
知道目標後,就可以反推步驟,然後做出必要的犧牲。可能需要少花錢,可能需要拼命工作以賺更多錢,這樣才能獲得自由,擁有想要的財富。
但一切始於知道你的目標,為錢制定系統,培養富人思維,策略性地賺更多錢(不是為了買更快的車,而是為了更好地投資),然後堅持下去,讓錢複利增長,度過起起落落,不被花哨的東西分心。
如果你銀行帳戶只有100美元,想把它變成200美元、1,000美元甚至10,000美元,必須知道如何讓這100美元為你工作。這就是投資的藝術。
不幸的是,如果你不是出生在有錢人家,可能沒人教過你如何投資。
但看過這支影片後,我相信一切都會改變。
結語:從今天開始你的財富之旅
最後要記得,財富不是一夜之間建立的,也不是靠運氣或神奇的「快速致富方案」。
它是透過系統、紀律和時間的力量建立的。
遵循這七個步驟,你不僅能改變自己的財務狀況,還能為自己和家人創造長久的財富。
但開始總是最難的部分。第一筆緊急預備金可能最難存。
如果你怕自己沒有動力,可以在留言區寫下你的目標,或在留言區找其他夥伴一起努力。
把目標寫下來,你達成目標的機率會提高;跟夥伴一起執行一項計畫,效果往往要比獨自一個人更有效,而且能堅持更久。
投資方面我們也要記得,第一年的投資可能看不到明顯回報。但就像大樹從小種子長出一樣,財務獨立也是從一系列小決定開始,這些決定隨著時間而放大效果。
想像五年、十年、二十年後的你,回頭看今天這個改變財務軌跡的時刻,你會感謝自己採取了行動。那個未來的你正在等你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