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招解決人際煩惱,重獲幸福感

根據心理學大師,阿德勒的論點,人類之所以不幸福是因為人際關係

當人際關係變得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就需要顧慮更多人的感受,為此,我們往往會爲了迎合別人的需求,從而忽略自己想要得到的生活。

最終,幸福的感覺也漸漸地離自己而去。

那我們該怎麽做,才能重新找回【幸福感】呢?


課題分離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教我們可以用【課題分離】,也就是辨別出一個煩惱,到底是別人的還是自己的,如果那是別人的煩惱,就請不要干涉,讓他們自己處理。

舉個工作上的例子:

你在上班的時候,有個蠻不講理的上司一遇到事情就大發雷霆。不管你怎麽努力,他都不會給予認可,甚至也不好好聼你說話。

圖片來源: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from Pexels

「上司蠻不講理的亂發脾氣」這個課題,屬於上司的課題,是上司自己應該處理的。

你沒有必要委曲求全,也沒有必要去討好上司,讓他不再發脾氣。你應該做的,是坦誠面對自己的課題,正確地處理自己的工作

再舉一個交友的例子:

假設好友來找你借錢,開口就要幾千塊,可是你其實很不想借他,因為自己手頭也緊,好友見到你猶豫不決的表情,便說了一句:

“難道你怕我不還嗎?你不借錢就很不夠朋友了。”

這就是典型的情緒勒索

這時候,運用【課題分離】的話,要不要借錢給好友,或者借多少錢給他,這是你的課題,倘若你決定不借的話,他會有什麽樣的感受,會不會繼續把你當作朋友看待,這就是屬於他的課題了。

你不必為了照顧他的感受,而忽視自己,畢竟對方也是成年人了。

書裏面有一句話非常一針見血:

「難道我們為了別人的認同,就必須在坡道上不斷翻滾嗎?要像滾動的石頭一樣損耗自我,直到失去原來的形狀,變得圓滑為止嗎?」


總結

看完了以上的例子后,現在你知道要如何分辨,到底是誰的課題了嗎?

你可以試著思考,那些課題所帶來的後果,最終是由誰來承擔

如果是對方的話,那就是他的課題,既然不是自己的,則不需要太過理會,這樣做才能減輕自己的人生負擔,讓自己活得更加快樂,更自在。


相關文章推薦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