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番茄工作法圖解》書摘筆記|專注、休息、專注

番茄工作法圖解

書籍簡介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番茄工作法圖解》這一本書,給大家提供一個實際的步驟來糾正拖延以及容易分心的壞習慣

作者斯特芬·諾特伯格(Staffan Noteberg)出生於瑞典,是一名電腦程序員,擁有20年的軟件開發經驗。同時,他也是一名個人生產力的咨詢師,創立了單核工作法,並經常為世界各國的公司提供培訓,教導員工如何使用單核工作法來提高工作效率。


Step 1:準備開始

想要開始番茄工作法的應用,其實非常簡單,你只需要

  • 紙;
  • 筆;和
  • 計時器。

如果你是手機不離身的人,或經常坐在電腦面前工作,那就可以下載相關的應用程序來使用。多數的應用程序都可以免費使用,並且還會幫助你統計和分析所收集到的數據


Step 2:計劃

有時,想做的事情太多,你的腦袋就會出現這樣的想法:「今天沒辦法完成這麼多任務,不如明天再做」、「這麼多事情要做,應該先做哪一件?」不斷徘徊在任務選擇之中,時間不知不覺就流逝了,一天轉眼就過,你什麼都沒有完成。

因此,在開始工作之前,你需要篩選出自己在一天內,有能力完成的任務,以便省去猶豫不決的時間。為此,你需要準備兩張清單。

  • 第一張清單,列下所有你想完成的事情,不論重要或瑣碎,都可以寫下。如果往後想起被遺漏的任務,也可以隨時往上添加。
  • 第二張清單,就是從上一張裡,挑選出不超過5件最重要且當天必須完成的事
圖:篩選任務清單

接下來的一整天,你只需要依照第二張待辦清單,處理好重要的任務。如果臨時想起一些任務,就可以把它們記錄在第一張清單,不要打亂了自己的工作節奏。這樣就能減少拖延的情況了。


Step 3:追蹤和記錄

就像在學會如何學習裡提到的,番茄工作法的實踐,是在進行學習或工作時,利用定時器,設置一個特定的時間段,也被被稱為一個番茄鐘,然後就專心投入。一般上,一個番茄鐘的建議時長為25分鐘,當然你也可以根據任務自由設定。

在專注了一個番茄鐘後,計時器一響,就馬上在紙上,打上一個「x」記號,然後就休息5分鐘,你可以喝一喝水、伸一伸懶腰,或甚是發呆放空也可以。休息時間結束,在開始下一個番茄鐘之前,你可以先思考當前任務的重要性。重要的話,就繼續;不重要,就換下一個任務。每完成四個番茄鐘之後,就獎賞自己較長的休息時間,大約25至40分鐘。

圖:番茄工作法應用

有時候,在專注時間內,你會被突如其來的想法所打擾,比如想起媽媽交代要買雞蛋,這件事情並不在計劃內,但的確重要緊急。這時,你就可以在紙上做一個標記,記錄自己被打擾的次數,並寫下原因,然後,繼續專注在原本的任務。等一個番茄鐘結束後,你才回頭處理剛才臨時想到的事項


Step 4:加工

有意識地改善和進步,是最為重要的步驟。如果跳過了,那不管你專注了多少個番茄鐘,都還是會很容易回到迷茫狀態,因為你不知道番茄工作法對自己是否有幫助,最後反而會失去實踐的動力。

在開始一天的工作之前,先設定一個目標:當天要完成多少個番茄鐘,或運用幾個番茄鐘來完成指定任務。接著,在結束一整天的工作後,計算自己總共完成了幾個番茄鐘,以及被打擾的次數。當你已經習慣使用番茄鐘之後,你就能準確估算完成該項任務所需的番茄鐘,能夠合理分段工作了。

圖:番茄工作法加工
反復地檢討和改善,是自我成長的其中一個關鍵。

Step 5:視覺化回饋

視覺化回饋的意義,就是要看見自己的成長,以提高繼續執行的動力。在收集了一個星期或一個月的數據後,你就可以將這些數據製作成圖表。或是有一些應用程序可以直接生成數據表。

有了數據,你就能發現自己的成長和進步。同時,也會知道自己在哪個時間段被打擾的次數最多、什麼時候工作最有效率。如此一來,在進行下一次計劃時,你就能將重要或困難的任務安排在黃金時段來處理。

此外,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態來調整番茄鐘時長。比如,剛開始使用時,你可以從專注15分鐘開始,在適應了之後,才慢慢加長時間,20分鐘、25分鐘……但是,番茄鐘的時長以不超過40分鐘為佳,因為人的集中力只有大約40分鐘左右。


總結

番茄工作法的關鍵,在於節奏。它能使我們在工作時不被輕易打斷,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達到事半功倍的結果。通過不斷地評估和自我獎勵,你可以提升自己在工作上的生產力,同時,適當的休息,能減少你因工作過於繁忙而造成的心理壓力。

該工作時全神貫注;該休息時全面放鬆。
只要保持工作和休息的節奏,你我都能重奪對生活的掌控。

相關文章推薦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