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現心流》書摘筆記|投入忘我、專注地完成一件事

發現心流

書籍簡介

今天要分享的是《發現心流:日常生活中的最優體驗》這一本書,好讓大家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什麼是「心流」以及達到心流體驗的基本條件

本書的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Mihaly Csikszentmihalyi),是積極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心流」理論提出者。他曾經任職於芝加哥大學心理系主任,現任教於美國加州克萊蒙特大學。契克森米哈賴一直致力於幸福和創造力的研究,其著作包括《心流》《創造力》等暢銷書,對積極心理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心流,專注追求更好的生活

在亞里士多德之後的許多思想家都曾經說過,「人類的所作所為,最終都是為了追求快樂。」

我們之所以會追求財富、健康和名聲,也都是為了藉此尋獲快樂。但是,世界充滿生老病死,生命是如此的短暫,人類注定無法一輩子都快樂下去。更何況,快樂是一種的主觀的體驗,在同樣的情境之下,每個人對快樂,都有著不同的詮釋。

快樂對我們而言,究竟有什麼樣的意義呢?快樂就等於生活得更好嗎?

圖:Photo by Shaurya Sagar on Unsplash

事實上,生活的品質不僅僅取決於快樂,它也包括我們為了追求快樂所做的事。換句話說,想要生活過得更好,我們就需要運用心智為自己設定目標,並投入精力,循序漸進地去體驗生活。這一切都與「心流」體驗有關。

相信各位就算沒有聽過「心流」,也應該有過相關的體驗吧!

  • 你是否曾經在水中游泳,游到你都忘了其實自己的肚子餓了?
  • 在班上解數學題,解到鐘聲響了,你都還不知道已經放學了?
  • 你是否又曾經徹夜與朋友談心,談到自己都忘了要睡覺?

這種種的時刻就是所謂的「心流」體驗。

當你內心的感覺、希望和想法協調一致的時候,你就會陷入一種陶醉感,希望這份感覺能夠永遠持續下去,因為這份感覺無比美好,你甚至不需要耗費吹灰之力就能夠有這樣的感覺。簡單來說,「心流」體驗,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體驗,是你我的快樂源泉,也是生活幸福的關鍵。


達到「心流」的基本條件

條件 1:清晰的目標,具備行動準則

這是為了讓你明確地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該如何做

比如,你想要學會某一種樂器。這時,你就可以把目標設定為學習彈鋼琴。有了「學習彈鋼琴」的目標之後,你就能夠明確地知道要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比如,尋找音樂學院、學習看樂譜、學習指法等等。

條件 2:即時的反饋

反饋可以讓你知道自己究竟做得好不好,也可以讓你準確地判斷自己是否有所改進

比如,在學習彈奏鋼琴的過程當中,你要注意聽聽看自己所彈奏的音符是否與樂譜相符。這就是即時的反饋了,你可以根據所輸出的結果,隨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

條件 3:與能力匹配的挑戰

適當的挑戰可以讓你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而這也是讓自己的能力慢慢提升的一個關鍵。不過,要注意的是,你給自己的挑戰要符合當下的能力。

比如,你剛學會彈鋼琴,但卻挑戰自己彈奏高級別的樂曲,那只會讓你深感挫折;但如果你有中級能力,卻選擇彈奏初級樂曲,那也只是在浪費時間,輕鬆之後,你很快就會感到無趣,甚至失去了繼續學習的興致。

總體來說,在體驗「心流活動」的時候,人們的注意力會開始凝聚,逐漸進入心無旁鶩的狀態。這時,我們的心裡就再也無法容下任何念頭或是情緒,自我意識消失不見了,對時間的感覺也有所扭曲,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像一秒一樣,匆匆逝去。

圖:達到心流的3個條件

這一段「心流」體驗,會讓整個人的身心發揮極致,無論做什麼事,你都會感覺價值百倍,生活充滿意義


總結

優質的生活,從來都不是單靠追求快樂就能夠擁有。只有投身於「心流」體驗,我們才能夠時刻保持高度專注,並把全部的能量都投入在學習和成長當中。這就是所謂最佳的生活體驗。

書裡有這樣的一段話:

「人若真想活著,最好立刻著手嘗試;如果不想,也不打緊,但你得開始準備死亡。」

我們活在這世上就是要接受挑戰、工作、考驗,還要克服困難,否則的話,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呢?


相關文章推薦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