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義》書摘筆記|探索並找到生命的意義

活出生命的意義

書籍簡介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活出生命的意義》這一本書,讓我們更深度地去體會和探索生命的意義所在

本書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是名精神學家,也是一名心理學家。他本身是納粹種族滅絕運動裡的生存者之一,曾經被關押在奧斯維辛等幾個集中營裡。在納粹集中營裡,他觀察到多數囚犯的死亡,並不是因為食物或藥物的缺乏,而是因為喪失了對未來的渴望和生存的意義。

於是,在解放之後,雖然失去了自己的家人,但他仍然對生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甚至還把自己在集中營生存的經驗和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在67歲的時候,他更考獲了飛行員的駕駛執照;在80歲的時候,也成功征服了阿爾卑斯山。


生命的意義所在

在二戰時期,納粹集中營的建造,主要是為了屠殺猶太人或對收容者進行極為嚴苛的工作、集體處決和進行不人道的人體實驗。在集中營裡面,醫生會對收容者進行初步的篩選,以種族、宗教、同性戀者,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分類。

如果一名男性很健康的話,那他就會根據自己的專業被賦予特別的任務,像是成為集中營裡的醫生或藥劑師;如果他沒有特別的技能的話,則是會被派去建鐵路或採砂石等等消耗精力的工作;再不然,就是看適不適合成為人體實驗的對象。

如果是婦人、兒童、老人或被判斷為沒有價值的人的話,他們就會直接被送往刑場或毒氣室殺害。

在集中營裡面,這些生存者究竟是如何挺過極端的痛苦,繼續生活下去的呢?

一、生存的意識

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說過:「人是可以習慣任何事物的種類。

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人類在失去了某樣東西後就會活不了。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在集中營裡面,有些囚犯的身體狀況被醫生判定無法繼續生存,但他們卻還是活了下來。集中營裡的種種惡劣條件,並沒有讓囚犯喪失生命。

比如,他們被雨淋濕後,赤裸裸地吹著寒風,卻不會感冒;在睡眠極度不足的情況之下,仍然可以生存;長期沒有刷牙,但胃還是很健康;沒有保持清潔,但傷口也不會化膿;原本睡眠很淺的人,卻可以跟鼾聲如雷的囚徒擠在一起安然入睡;即使每天只吃一塊麵包和一碗湯水,卻還是能挖溝建鐵路和建兵營等辛苦工作。

這些存活下來的囚犯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想要活下去。

即便生活在不符合生理條件的環境,
只要你一直有生存下來的意識,
無論多麼痛苦,你依然會堅持下去。

二、學會接受

有些東西能使你失去理智或是變得一無所有,
直到你再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失去為止。

戲劇家萊辛

人類會因為一開始的喪失而失去理智,可是當你再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失去的時候,你就會開始變得麻木,對外界任何事情的發生都無動於衷。

在集中營裡面,囚犯剛被關起來的時候,經常都會因為對家鄉和家庭的思念,而遭受情感上的折磨,更因為沒有抒發方式,每天只都能壓抑情緒。起初,他們還會抱怨周圍一切不合理的待遇,也會不忍目睹別的囚犯被毒打。

可是,短短幾天之後,這些感情豐富的囚犯,開始慢慢變得冷酷無情,對周圍的任何事情都漠不關心,面對酷刑也不再大喊大叫,只會像木頭人一樣任由他人折磨。
圖片來源:Photo by Denny Müller on Unsplash

他们學會了接受,從零開始。正因如此,他們保护了自己,不喪失內心。當人類變得一無所有的時候,就會把之前自認為不正常的東西看得像正常的一樣,以坦然的態度去面對所有的不公平。

只有接受了面前的事實,你才能讓自己的內心不再繼續被傷害。

三、對於愛的力量

愛,是人類終身追求的最高目標,而拯救人類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被愛。在書裡面,作者就描述了自己是如何透過思念愛人,而領悟到了愛的真諦,並得到了心靈上的安慰。

一天晚上,作者和其他囚犯被命令到離集中營很遠的一個地方工作。

在遙遠的路途中,他突然思念起自己的妻兒,幻想著和妻子的對話,甚至妻子就在自己的身旁。就這樣,他在荒涼的環境中,突然就填補了精神上的空虛和孤獨感。

即使他不確定自己的愛妻是否還健在,但這仍舊沒有影響他對愛妻的思念。

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忍受痛苦,但只要通過回憶愛人的形象,
你就能立即獲得幸福感,並給予自己堅持活下去的動力。

四、對宗教的虔誠

宗教信仰能夠解除人類在精神上的痛苦,也能用來戰勝自然災害。

在集中營裡面,囚犯對宗教表現出了難以想像的虔誠,讓作者感到非常的驚奇和感動。

每次休息和吃飯的時候,囚犯們都會臨時湊在一起祈禱,即便他們又累又餓,卻也絲毫沒有停止過。

有一次,作者的朋友因為嚴重的感冒,感覺自己快要死了,雖然已經神志不清,快要昏迷過去,但他仍然想著要完成最後的禱告。
圖片來源:Photo by Anuja Mary Tilj on Unsplash

在集中營裡,囚犯的身體和思想因為受到了壓迫,所以深化了他們對精神的生活,內心得到了寄託

他們相信自己所遇到的磨難都有它的意義所在,都是神的安排,而神的安排就是最好的安排。這也是為什麼那些囚犯的生存能力,比看似強壯的人來得更剛強,因為他們非常虔誠。

五、用幽默的態度看待事情

儘管在集中營裡苦難無處不在,但是囚犯們卻學會用幽默的方式減輕自己的困苦

有一次當作者和其他囚犯得知會被轉移到另一個沒有毒氣室和焚燒爐的集中營時,他們感到非常興奮。

雖然他們知道食物的份量不會因此而變多,工作還是會一樣辛苦,只是換了一個環境而已,但他們還是在車廂裡跳起了歡樂的舞蹈。

當晚清點人數時少了一個人,他們因此而被體罰在外遊行到隔天早上,但是,他們還是非常開心,就算快凍僵了,也一樣開心,因為他們再也不需要擔心自己有一天會被送到毒氣室和焚化爐去了。

真正積極的快樂,哪怕是極小的最微不足道的仁慈,也會讓我們心存感激。

學會把一件非常瑣碎的事,看作極大的快樂,可以讓我們在困苦中作樂,繼續面對任何逆境。


總結

當我們不再能改變一個情況的時候,我們就要改變自己。
“When we are no longer able to change a situation,we are challenged to change ourselves.”

無論是任何挫折、任何痛苦,都有它們的意義所在。只要嘗試尋找意義,並轉換自己的心態,相信你我都可以活出生命中的意義。


相關文章推薦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