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習慣》書摘筆記|提升效率,平衡生活與工作
内容目錄
書籍簡介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高效習慣》這一本書,教會你如何效仿成功人士的高效習慣,讓你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能夠穩扎穩打,成為長勝將軍。
作者布蘭登‧伯查德,是世界著名的高效工作教練,同時也被美國雜志評選為最具影響力的領導者之一。他也是高效學院(High Performance Habit)的執行長,而且定時都會到不同的國家去進行一連4天的講座,此講座被公認為企業家都必須聽的講座。
高效習慣 1:創造影響力
高效人士之所以能完成更多的任務,主要是因為他們懂得影響別人,帶領團隊一起成長,讓所有人齊心協力一起完成工作。無庸置疑的是,人都有著不同的性格,有些人會乖乖聽從指示;有些人則會有自己的獨立想法。作為領導者,就需要花時間與人磨合,才能帶領性格不同的隊員朝共同目標前進。
教導他人如何思考
嘗試教導他人多利用正面的角度,對自己、身邊的人和周遭的環境作出思考,這樣就能帶領別人更積極地面對生活。經常利用社交媒體去發表激勵語錄、分享優質影片,又或是推薦個人成長頻道給身邊的人,都可以影響他們的思想。
如果能夠影響別人往更好的方面去思考,那就等於是改變了別人對待生活的方式。人們其實會更喜歡跟隨能讓他們活得更好的人。
只要教導別人如何正確思考,你就能創造影響力,更容易帶領他人和自己合作完成目標。
挑戰他人突破舒適區
提高對方對自己的期望,其實就是在告訴對方,他們可以做的更好,還有進步的空間。主要可以向他們提出的挑戰,包括兩個方面:
- 挑戰他們去影響別人,多和同事交流心得、互相學習、鼓勵,以成為一名高效人士;
- 挑戰他們付出更多,且鼓勵他們完成更多的事情。
一旦挑戰成功,他人便會有所成長,從而建立起對你的信任。
成為他人的榜樣
只要堅持提升自己的事業,並成為領域中的權威,你的跟隨者也就自然會夢想成為和你一樣優秀的人,甚至是跟隨你的指示,提升個人工作效率,並和你一起爭取更大的成就。
成為他人的榜樣,你就能吸引更多的追隨者來效仿你的所做所為。
高效習慣 2:追求清晰度
和普通人不同的是,高效人士即使已經擁有清晰的目標,但他們仍會不斷思考自己每天做出的決定,是否能讓自己離目標更進一步。因此,一旦被問起對未來的打算,你就會發現他們能夠詳細描述每一個細節,甚至是未來10年、20年的目標,以及要如何達到等等,都能一一描述。
追求清晰度,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
自我方面
先弄清楚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你才能依據設置清晰的目標。每天晚上,花點時間回想起自己一天所經歷過的每一細節,然後再相像一下自己想要的模樣。
比如,今天,你因為脾氣急躁而與同事鬧翻了,但你想像中的樣子,其實是心平氣地與同事洽談;你覺得今天陪伴孩子的時間太短,所以想像自己日後可以更陪伴孩子等等。
當你把實際的經歷與想像中的模樣綜合在一起之後,你就會越清楚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
社交方面
高效人士會主動和別人互動,積極了解對方的需求,並且樂意提供一切幫助。因此,他們才能夠和家人朋友維持良好的關係,同時也間接性維持極高的工作效率。
嘗試去瞭解你身邊極為重要的人物,都希望你成為怎樣的人吧!
技能方面
認清你所在領域中有哪些技能是必要的關鍵,並花時間去提升自己。
試想想看你的職場領域當中有哪些高效人士,而他們又具備了怎樣的條件才擁有今天的成就?是管理能力、創作能力、銷售能力,又或是其他關鍵能力呢?
只要不斷探索,你就會對自己所需要的技能和專業知識越來越明確。
工作方面
很多人之所以無法高效工作,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工作的意義,也不知道自己能為公司帶來什麼貢獻。因此,他們才會日復一日都用同樣的方式做同樣的事。
當你再也無法帶著興奮的心情上班時,就好好檢討自己的工作表現,想辦法在短時間內完成更多的任務。在踏入公司之前,記得問問自己,今天上班的目的是什麼。
只要了解自己上班的目的,相信你對工作未來的道路,就會有越來越清晰的理解。
高效習慣 3:維持活力
高效人士每天都擁有花不完的精力,而且越工作就越興奮,絲毫不會有負面的情緒。
學會意識性轉換
人的一天,其實由多次不同的轉換所串聯而成,每一次轉換,都帶著不同情緒。但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毫無意識地把上一個情緒帶到下一個地方。即使環境轉變了,但心情偶爾還是會有轉換不及的時候。所以,在每一次轉換時,你可以事先提醒自己,要有意識地去檢視當下情緒,別把負面情緒帶到下一個環境中。
每一次轉換,都是新的開始,重新抱著全新的自我,才進入下一個環境吧!
回想值得感恩的事情
當你遇到逆境時,就可以嘗試閉上雙眼回想那些值得感恩的事情,讓自己能夠重溫那份喜悅,快速提升自己當下的幸福感。每當高效人士感覺身心疲憊,或事與願違時,他們就會利用這種方法來修復心情,讓自己重拾信心和動力,再次面對眼前的挑戰。
回想感恩,是最佳充電器,能夠讓你迅速恢復心情。
提升健康素質
不管是飲食、睡眠,還是運動,這些都是我們的精力來源之一。在一項調查中就有發現,並列前5%的高效人士都擁有很好的運動習慣,而且從來不會暴飲暴食,更不會因為工作而打亂自己的睡眠時間。
保持身心的健康,才能維持長期的高效。
高效習慣 4:提升必要性
高效人士之所以全力以赴完成每件事,是因為他們知道完成任務的必要性。如果你沒有找到完成任務的必要性的話,那你就會感覺自己像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根本沒有掌控局面的權利。在找到了任務的必要性之後,你才會覺得一切都是你自願付出,做起事來也會特別有衝勁。
想要提升必要性,就必須在開始完成任務之前,找出心中的「為什麼」。
- 為什麼必須完成這項任務?
- 為什麼這項任務那麼的重要?
只有清楚瞭解付出的必要性,你才能夠解開心中疑惑,從被動心態轉換成主動心態,相信即使遇到再多的問題,你也會因為心中的那個「為什麼」,而能從容地去面對。
高效習慣 5:擴展生產力
比起獲取更長的時間完成更多的任務,高效人士更注重在短的時間內完成每一項任務。
重要的事情,也就是影響目標的關鍵任務,要優先做。根據帕累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又稱為82法則,80%的工作結果源自20%的任務當中。只要找出這20%的任務是什麼,並每天只需專注在這些重要事情上,相信你一定會大幅度減少原本的工作量,同時也提升工作結果。
在安排任務次序的時候,先想想哪些任務會給你的長期目標帶來巨大的影響,這些任務基本就是20%重要的事情了。你要學會為生活做減法,只專注在一些當前最重要的事。等完成了這件事情之後,再來開始下一件事,那也不遲。
擧個例子,在作者布蘭登還沒決定要寫書之前,他其實想同時成為作者、演說家和線上教練,於是便花大量時間嘗試建立部落格和寫文章,另一方面又四處尋求演講的機會。 事後,他才發現,即便自己花一整天時間工作,但任何一個目標都沒有進步的跡象。於是,他便下定決心只專注在成為一名作者。之後,他便成功出版了6部作品,而且每一本都曾被評選為華爾街最暢銷的書本之一。
總結
對作者而言,高效人士不但能長期在工作上突破自我、取得成就,同時也能維持健康的生活作息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但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卻會看見許多人為了成功,而賠上自己的健康和良好的人際關係。這都是因為用錯方法所致。
只有養成高效習慣,你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上,達到良好的平衡,並取得真正的成功。
相關文章推薦
- 《學會如何學習》書摘筆記|學習也是一種技能
- 活出幸福人生的6個指標,你幸福嗎?
- 《優秀到不能被忽視》書摘筆記|找到自身熱愛的工作
- 《不受干擾》書摘筆記|學習不被科技給打擾
- 《子彈筆記》書摘筆記|記錄過去,規劃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