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10兆現金策略:熊市預兆,撈底機已來!?
股神巴菲特,目前他手中正有一堆驚人的現金儲備——價值高達3,342億美元,也就是約莫10萬億新台幣的現金!
這個數字創下了歷史新高,不只震驚了華爾街,也引來了投資界的廣泛討論和猜測。
很多人就很好奇,為什麼巴菲特現在要持有如此龐大的現金?這是不是意味著他對當前市場持悲觀態度?還是他正在等待更好的投資機會?有分析認為,巴菲特可能認為當前市場估值過高,正在耐心等待更好的投資時機。
不過巴菲特本人在最新的股東信中強調,儘管持有大量現金,但伯克希爾公司的大部分資金還是會投資於股票,特別是美國股票。他表示,這種偏好不會改變,伯克希爾永遠不會偏好持有現金等價物,而忽視優質企業的股權。
在今天這支影片中,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分析他為什麼選擇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持有如此多的現金?美股是不是面臨修正風險?看看政治因素,尤其是川普效應對目前市場帶來了哪些影響?以及身為投資者的我們可以怎麼準備,去應對這些市場變化?
*習慣看影片學習的朋友,也可以看好葉在 YouTube 上分享這篇內容
為什麼巴菲特持有如此多現金?
首先,巴菲特會持有那麼多現金有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他對當前市場估值的謹慎態度。
截至2025年3月初,標普500指數的遠期本益比為26.24,這個數字高於過去10年的平均值18.65。這項數據似乎說明股市整體估值偏高。
有個例子能夠很好幫助你理解這項數據。
想像你想買一間房子來出租。這間房子現在的價格是262.4萬元,而每年可以帶來10萬元的租金收入。
如果你把房價除以年租金(262.4÷10),就會得到26.24,這相當於這間房子的「本益比」(P/E Ratio)。換句話說,你需要26.24年的租金收入才能回本。
但過去10年,類似的房子平均售價是186.5萬元,當時的本益比是18.65,也就是過去投資這類房產通常18.65年就能回本。
現在,房價比過去貴了,回本時間變長了,這可能意味著房子「變貴了」——如果租金沒有大幅成長,投資報酬率可能變低。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股市,當前的股票價格相對於預期盈利來說,比過去十年的平均水平要高,這可能暗示股市整體估值偏高。
那最近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
說起來是因為在科技股和人工智慧樂觀情緒的推動下,市場上漲將估值推高至可能與基本面不符的水平。
這就像是一個熱氣球被樂觀情緒的熱風吹得越來越高,飄得比地面實際情況所能支撐的還要高。
科技股和人工智慧的熱潮就像是這股熱風,將市場價格推到了可能與公司實際價值不相符的高度。
巴菲特長期以來一直強調以「安全邊際」收購公司的重要性,也就是他在投資時會尋求以低於公司實際價值的價格購買股票。
巴菲特認為,只有當股票價格明顯低於公司的內在價值時,才應該進行投資。
而他目前不願意部署資本,似乎就說明他在當前市場上幾乎找不到符合這項標準的機會。
第二個巴菲特現在持有大量現金的原因,就是保持靈活性。
巴菲特表示,持有現金可以保持靈活性,以便在出現更好的投資機會時能夠迅速行動。他似乎正在耐心等待一個進行「大象交易」的絕佳時機。
所謂「大象交易」,就是指規模巨大、影響深遠的收購或投資交易,通常涉及數十億甚至數百億美元。就像大象體型巨大一樣,這種交易不僅金額龐大,還能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常常成為投資界的焦點。
就像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巴菲特就進行了多筆大象交易,包括向高盛投資50億美元和向美國銀行注資50億美元。根據統計,巴菲特在這次的次貸危機中的救助性投資總額高達252億美元,5年時間裡賺取了約100億美元,回報率40%,遠超同期美國政府的救助收益率。
而他當時之所以有能力投資,就是因為持有大量現金,而且總是會在危機前就開始累積資金。
正因如此,最近當巴菲特又重新持有大量現金時,就讓很多人聯想可能是美國股市即將面臨崩盤的危機。
第三個原因是對通貨膨脹和經濟不確定性的防禦策略。
巴菲特警告說,如果財政政策失誤,紙幣的價值可能會蒸發。他認為,相較於固定息票債券,企業和有才能的人通常能夠更好地應對貨幣不穩定。
因此,持有大量現金也可以視為一種對沖通貨膨脹和經濟不確定性的策略。
另外也有分析師指出,巴菲特近年來的保守操作,也可能只是為了讓繼任者格雷格 · 阿貝爾(Greg Abel)接手公司時,能夠更靈活地運用資金。
透過減少過大的持股部位,並積累大量現金,為阿貝爾未來的投資決策奠定基礎。
簡單來說,巴菲特持有大量現金的策略反映了他對市場估值的謹慎態度、對未來投資機會的準備,以及對經濟不確定性的防禦思維。這些策略都體現了他一貫的投資哲學:耐心等待,謹慎決策,並為不確定性做好準備。
美股面臨修正風險?
不過,雖然巴菲特採取了這些謹慎的措施,但市場仍然存在著潛在的風險。
美股市場近期出現了令投資者警惕的信號。巴菲特指標,也就是股市總市值與GDP之比突破了200%的歷史高點,遠超過1970年以來0.95的平均值。
這個指標被巴菲特本人稱為「可能是在任何特定時刻衡量估值水平的最佳單一指標」,如果你不清楚巴菲特指標是什麼,可以這樣理解:
它是用來衡量股市整體估值的工具,比較股市總值和國家經濟規模(GDP)。
用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就像一棵樹,那麼股市就是這棵樹上的果實。正常情況下,果實的價值應該與樹的大小相稱。
現在,美國股市的總值是GDP的200%,遠高於歷史平均水平95%。這就像是樹上的果實變得異常巨大,可能暗示股市估值過高。巴菲特認為,當這個比率接近200%時,投資者就像在「玩火」,因為市場可能面臨修正或崩盤的風險。
正因如此,當巴菲特指標突破歷史高位時,很多人就對市場可能面臨修正感到擔憂。而這個現象也讓不少人回想起2021年11月該指標上次見頂後不久,股市就經歷了幾乎一年的痛苦熊市。
另外,就算美國科技業,特別是AI相關行業表現亮眼,但巴菲特似乎對它們的估值持謹慎態度。
伯克希爾公司最新財報顯示,公司淨資產中超過一半為現金及國債,而非傳統的股票投資。巴菲特減持蘋果股票的舉動,更是引起了市場對他可能對科技股估值看法的猜測。
那在近期,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公司連續四個季度減持蘋果股票,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巴菲特已減持了約三分之二的蘋果股票,卖出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
雖然巴菲特減持了很多蘋果股票,但他在去年5月的股東大會上曾表示,除非發生重大事件,不然蘋果還將是他們最大的投資標的。
此外,巴菲特在致股東信中也表示,雖然伯克希爾持有著大量現金,但是「絕大部分」的資金還是會投入股市。這似乎是在試圖平衡市場情緒。
但不管怎麼樣,巴菲特最近的保守操作策略都已經引起了投資者的關注,許多人開始思考這是否預示著美股即將面臨一場「大規模修正」。
那身處這種市場環境,身為投資者的我們除了要保持警惕和關注市場動向,也要體認到,即便是科技巨頭也難以獨力支撐整個市場的持續上漲。
巴菲特的投資策略變化或許正是一種重要信號,提醒我們重新評估市場風險。
川普效應消退?
與此同時,政治因素對市場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尤其是在當前的全球經濟環境下。
比如最近川普效應似乎正在消退,這一點在加密貨幣市場和傳統金融市場都有所體現。
在加密貨幣領域,比特幣曾在川普當選後飆升至95,000美元的歷史新高,但隨後面臨回調。這說明加密貨幣不只具有高度不穩定性,而且也很容易受到政治因素影響。
川普在競選期間多次表態支持加密貨幣,甚至提出將美國打造為「全球加密貨幣之都」的願景,這些言論曾一度推動市場情緒高漲。
而在他上任後,儘管他已經簽署了行政命令,要建立更加友好的加密貨幣監管環境;宣布計劃建立「加密貨幣戰略儲備」;也承諾阻止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的發展。但比特幣價格在2月底依然出現陸續狂跌,到2月28日時更是跌至79,000美元。
另外,傳統金融市場也出現了令人擔憂的跡象。美元和美股的同步下跌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們警告稱,2025年美元可能會重演2017年的大跌走勢。當時,受美國貿易政策、全球經濟增長和歐洲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美元指數遭遇了史上最差表現,全年下跌8%。如今,這些因素再次浮現,可能導致美元重蹈覆轍。
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是引發市場擔憂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大摩指出,實際實施的關稅措施可能不如投資者預期的那麼嚴厲,這反而可能成為美元走軟的因素。市場猜測,川普的關稅提案可能只是一種談判策略,用於在地緣政治上施壓各國。
這就好像你和朋友玩一場棋類遊戲。你聽說對手要使用一個非常厲害的戰術,所以你做了很多準備。但當遊戲開始時,對手的戰術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強大。
同理,投資者預期川普會實施嚴厲的關稅政策,大家都為此做好了準備。但如果實際的關稅政策比預期的溫和,市場可能會感到失望或放鬆。這種情況下,之前因為擔心嚴厲政策而購買美元的投資者可能會賣出,導致美元價值下降。
簡單來說,市場對嚴厲政策的過度準備,反而可能在政策相對溫和時造成反效果,使美元走軟。
另一方面,美股市場也面臨下行壓力。
標普500指數已跌破關鍵支撐位,引發了市場的拋售潮。摩根士丹利的量化和衍生品策略部門預測,不久的將來可能會有超過400億美元的股票被拋售,主要來自商品交易顧問(CTA)。這種大規模的拋售可能進一步加劇市場的下跌趨勢。
總的來說,川普效應似乎正在減弱,無論是在加密貨幣市場還是傳統金融市場。
投資者應該如何應對?
那身為投資者的我們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應該怎麼應對呢?
答案是,採取多元化的投資策略來應對各種挑戰。
安聯投信就強調,投資者可以建立一個廣泛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包括黃金、私募市場或災難債券等資產,並在市場波動中保持投資,有助於減輕風險並抓住機會。
這種多元化策略不只涵蓋傳統的股票和債券,還包括了一些另類投資,以應對2025年市場面臨的各種不確定性。
巴菲特在他的2025年股東信中也再次強調了長期投資的重要性。
他重申,將大部分資金投資於股票是長期增值的最佳策略。儘管短期市場波動難以預測,但優質公司的長期潛力卻始終存在。這個觀點就是在提醒投資者要保持耐心,不要被短期市場波動所干擾。
而在尋找價值投資機會方面,安聯投信就看好一些特定資產,例如美國小型股,因為它們估值具有吸引力並受益於財政政策支撐;同時,日本日圓因其避險資產特性而吸引力上升;此外,中國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領域也提供了長遠機會。這些見解為投資者提供了一些具體的投資方向。
再來,保持適度的現金儲備也是巴菲特一貫的策略。伯克希爾的現金水平創新高,顯示出在市場波動時,保持足夠的流動性以把握潛在的投資機會的重要性。這種策略不只提供了安全cushion,還能讓投資者在市場出現機會時迅速行動。
最後,採用定期定額投資策略,這樣可以幫助我們避免試圖預測市場頂部和底部的風險。而這種方法已經被證實是長期有效的投資方式,也是一種不會讓你我受到市場情緒而影響投資決策的投資方法。
也就是說,面對2025年的市場挑戰,身為投資者的我們只要採取多元化投資,避免風險集中和受到情緒影響,保持長期投資的策略和耐心,就能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結語:巴菲特的智慧與當前市場啟示
最後,讓我們回顧一下巴菲特的投資智慧以及他對當前市場的啟示。
巴菲特手握巨額現金儲備的策略,除了說明他對市場風險的警惕,也展現了他為把握未來投資機會所做的準備。巴菲特在2025年股東信中強調,伯克希爾公司永遠不會成為主要依賴現金等價物的公司。這個表態再次證明,即使在持有大量現金的同時,巴菲特仍然堅信長期投資於優質公司的重要性。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巴菲特的投資哲學提供了寶貴的指導。保持冷靜、堅持長期投資策略,並在市場波動中尋找價值投資機會,這些都是巴菲特多年來反覆強調的原則。
正如巴菲特著名的格言:「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當前的市場環境也許就是檢驗這個智慧的最佳時機。
2025年的投資環境雖然充滿挑戰,但也蘊含機遇。
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地緣政治風險加劇、通膨壓力持續,這些因素都可能引發市場波動。但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巴菲特的投資原則才顯得尤為重要。保持耐心,專注於公司的長期價值,而不是短期市場波動,這可能是在當前市場中取得成功的關鍵。
對於那些認同巴菲特投資理念的投資者來說,選擇投資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代碼:BRK-B)可能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這不只可以分享巴菲特的投資眼光,還能間接持有一個多元化的投資組合。
但就像任何投資決策一樣,在投資之前我們都應該進行充分的研究和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才好投資。
最後,我想引用巴菲特的另一句名言來結束這支影片:「價格是你付出的,價值是你得到的。」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中,堅持價值投資的原則,保持長期視角,或許是我們能夠從股神那裡學到的最寶貴的智慧。